清晨七点,人行道上积水滩中的冰还未化去,中铁资源廊坊物探实验室碎样间的机器轰鸣声已然响起,员工们各自紧张忙碌手中的工作,浑然不觉外界的寒冷,时间的流逝……
2012年9月,中铁资源廊坊物探实验室陆续接到一万两千多件萝北石墨矿样品,并计划在12月15日前完成对这批样品的化学分析工作。同时,实验室又陆续接到来自其他单位的矿样,这些矿样也同样被要求在短期内完成分析工作。

要对样品进行准确的分析,就要对原始样品进行碎样加工,先将原始样品按序从临时堆放处挑出来进行烘干处理,再将样品分成40公斤左右的独立小样品,最后通过粉碎机对样品进行粗碎、中碎、缩分和细碎,才能把它们送到操作间进行分析。
缩分,一个看似轻松的工作,但是重复着同一个动作,这么一站就是一整天。粗中碎,站在两架机器面前,伴随着它们的轰鸣,漫天的灰尘也就四散开来,掩住了口鼻,却不时迷了眼睛,更要小心机器里飞出来的石头。挑样,多位同事被它累得疲惫不堪,当你站在堆积如山的样品临时堆放处时,并被告知要将其抬出并按序归置好时,你会想象得到这是多么的艰辛。
在辅助机械欠缺的情况下,这些工作完全得靠人力去完成,所以在规定时间内将几十吨重的原始样品进行粉碎加工,便成了整个工作流程的瓶颈环节。再加上石墨本身的层状结构,细腻润滑,这又严重影响了日常工作效率。

面对严峻的挑战,实验室的员工们并未气馁,而是众志成城的决心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于是,一场与时间竞赛的发令枪打响了。
国庆假日,仅仅休息了四天的实验室员工们就按时全部到岗投入到紧张的生产工作中。节日后,他们又放弃了周末双休。11月初,北方迎来降温雨雪天气,为了赶进度,实验室主任刘春华和老员工李双进在周末晚上迎着风雪连续工作几个小时,他们一人打手电照明,另一人在几十吨矿样中搬运第二天急需的样品,最后,刘主任因受风寒,患上重感冒,李师傅更是腰疾旧病复发,直到医院要求卧床休息,才肯离开工作岗位……
可这样依旧追逐不上飞逝的时间,同时,原先在碎样间工作的两个员工因忍受不了这样高强度的工作而有了请辞的打算。在这关键时刻,刚结束了野外工作还未来得及休息的物探部员工在总经理郭有劲的号召下,以集体利益为先,轮班奔赴碎样间参加劳动,物探部部长贾保江更是身先士卒,全力投入到这场与时间的竞赛中。
物探部的员工们在短时间内就掌握了全部碎样技能,一天碎样三百多袋,每袋都至少五公斤,平均每人每天弯腰起身两千多次……他们挥汗如雨、不辞辛劳、任劳任怨,尽管早已经历各种高山绝岭的考验,但他们在这样的高负荷下也会疲惫;虽然总能在中午的食堂里看到一个个灰头灰脸的人们穿梭在大家周围,但大家甚感欣慰,因为有他们的无私奉献,才会有公司更美好的明天……
为了让员工们得到充分休息,又不耽误工作进度,公司视情况将工作模式调整为“两班倒”,第一组从上午七点工作至下午两点半,第二组则从下午两点半工作至晚十一点。
尽管有了物探部的倾力帮助,但预定期限愈来愈近,实验室主任刘春华倍感焦急,于是向单位领导班子汇报了当前情况,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高红刚立下决定,号召公司全体党员发扬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并亲自带头前往碎样间参加劳动,由于高书记的脚扭伤了,行动很不便,但他仍然坚持和另外两名党员及实验室副主任刘丙森将两个车次近十吨的样品从临时堆放处抬出并按样品序号归置进行烘干处理,当干完这些工作,夜幕已经降临,即使是物探部的两名党员也已经疲惫不堪。
同时,综合部也伸出了援手,他们排出了司机班表,综合部主任贾俊广、副主任范立更是亲自上阵搬运样品。

整个中铁资源廊坊物探勘察有限公司正紧密的团结在一起,不在乎漫天灰尘,不在乎身体疲惫,不在乎没有假日,不在乎痛苦汗水,在乎的是完成工作,在乎的是战斗胜利,在乎的是中铁物探这面旗帜。这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传承。在这次与时间的竞赛中中铁物探人众志成城、顽强拼搏,付出的是汗水,收获的是成功,更可贵的是中国铁物探人在这次竞赛中变得更加团结,经过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工作量已经完成四分之三。在可喜的成绩面前,员工们仍不敢有丝毫懈怠,大家坚信这场竞赛中我们终将赢得最后的胜利!
|